回归教育的本源状态

作者: 时金林 分类: 思想荟 发布时间: 2021-06-26 15:28

2010年,本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跨时代的时期,意味着一个教育现代化全盛时代的到来。

  从04年新课标的颁布,新课程改革就与老师们牵手、结伴,人们从守望、困惑到“摸着石头过河”,继而坚定、执着的践行、反思、提高,一路走来,时至今日课改已历经七、八年时间。这是否昭示着老师们在新课改征程的历炼中不断走向成熟,从“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转向“冷静的反思”、“深入的思辩”、不断“提升与总结”的过程?事实上,新课程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我们对课改的决心更加坚定,课改的步伐更加沉稳与矫健,课改提升着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担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另一方面,人们深恶痛绝地与传统应试教育宣战。“五严”新政的出台,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已成为当下的教育的最强音。这是可喜的变化,更是对我们每个教师的考验。


  哲人说,未来其实并不是我们所要去的地方,而是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享受路途美丽的风景。欣赏路上的美丽风光,这一过程比所要到达的结果和实现的目的更重要。联系教育的实际,也就是说结合当下教育热点问题,深化课改,不断明晰我们前行的方向,比到达终点还要重要。作为我们的一线教师加大力度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理应成为大家思考并努力践行的工作。回归教育本源,从理性角度去思辩当下的教育,是践行“五严”规定的重要行动标杆。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清晰,行动才有方向。制约我们教育行为的绊脚石仍然还是既定的习惯性思维以及思想观念。也许有人会说,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并不缺少思想与理念,我们常常处于众多理念的“包围”与“侵袭”之中。其实,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就真的拥有了先进的理念。我们只是“被理念”、“被思想”了,而失去了我们对课改本身最基本的认识与理解。教育是什么?什么是“课堂”、“教学”……这些看似熟悉的词汇,是否真正地有所理解与感受呢?教育的质量,不仅仅指的是分数,而是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面向全体、全面、全方面的发展,而并不是功利、短期的发展,教育的实质是“慢”教育,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美丽。谈到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指“大家围坐在一起”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了。
  道德经中讲,“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句话,正好点明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应该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是“不知有之”的状态,教师应“贵言”、“少言”,在课堂中扮演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点拨者。


  回归教育的本源状态,冷静、客观地看待教育现象,不断地反思,提升理性思辩能力,是我们今后需要不断锤炼的基本素质。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视野出发,提升理论修养,加强业务提升,让自己的教育行为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与新时代先进理念、先进观念相符合,才能真正地拥有“以生为本”的理念与行动,才能真正地规范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和谐、生态地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