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庭教育实验:从系统论构建“大教育”体系

作者: 时金林 分类: 新家庭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6-29 17:30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是对事物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是破除认识迷雾的思想灯塔,是引领实践发展的行动指南。推进新家庭教育实验,亟待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其理论基础是什么”等问题。这里涉及到一个逻辑起点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看待教育对象?将孩子放在一个什么样的范畴和视角进行观察与衡量?回顾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道德评价的视角。道德评价总是采取好不好,坏不好,对不对的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的二元式思维,其主要方法是灌输、模仿和规范;二是德心相融视角。它借助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手段,解决德育工作中的困惑与难题,将德育与心育有机融合,兼而施之,相互借鉴、互为转化,寻求“最优化”效果。三是交互融合视角。整合资源,打通学科界限,内外因结合,强化结构、功能协调与平衡。社会学家帕森斯指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孩子的成长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于交互融合视角,新家庭教育实验以“三论”为理论依据:

一是坚持社会系统论。我们主张,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孩子个体内在成长的动力系统,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外在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尊重和信任孩子,激发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

二是坚持家校协同论。根据协同效应理论,学校应该主动作为,担负起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职能,通过家长学校等媒介,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之中,引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水平,形成教育合力。

三是坚持信息对称论。要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家访以及家校共育活动等方法载体,引导“家长走进来”“强起来”、“融起来”,提升家长教育理念,获取教育最新动态,掌握孩子成长状态,避免“小事不沟通、大事才沟通;没事不沟通、出事才沟通;坏事不沟通,好事才沟通”的尴尬。家庭与学校信息沟通及时、对称、有效,才能在理念、方法、操作路径上实现价值认同,形成同德、同心、同向、同育的和谐生态氛围。

基于以上新家庭教育实验的理论基础,我们聚焦于孩子的成长,坚持“让孩子站在教育的正中央”,特别关注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系统、原生家庭系统和外在环境系统,努力构建“一个中心”“三大系统”“六大体系”的融教育格局,全面推进新家庭教育实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个中心”,我们聚焦于孩子的成长,坚持“让孩子站在教育的正中央”,秉持“让每个孩子都精彩,让每个家庭都成功”理念,倡导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最好的示范,做最好的榜样。成绩比起来,父母的鼓励与肯定更重要。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都需要被尊重。要学会正确表达爱,爱需要大声地说出来。

 “三大系统”,关注孩子的内在成长动力系统、孩子成长的原生家庭系统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外在环境系统。

在具体操作策略上,我们从理念、组织、人才、课程、资源、活动等方面,构筑大教育“六大体系”:

一是构建融古今的理论体系。坚持学习先行,融合中外古今的家庭教育理论,致力为新家庭教育实验构建一套坚实的理论支撑;坚持研究先行,聚焦当下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需求,多次举办专题研讨会和高峰论坛,创办《新教育学刊》,建立“新家庭教育实验”微信公众号,传播新家庭教育知识;坚持标准先行,先后研究发布了“好父母指南”“好老师指南”“好学生指南”“学生家务劳动指南”“好家风指南”和“家长义工指南”,着力构建新家庭教育内容及实施体系,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二是构建融条块的组织体系。坚持用条块联动、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推动实验开展,构建了“三级指导中心”:区级层面,在区教育局设立家庭教育科,成立新家庭教育实验工作指导中心,负责进行总体规划、全面指导、过程监督、评价考核;校级层面,建立工作指导站,具体负责本校实验工作的实施,指导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开展工作;年级(班级)层面,建立“好父母来吧”,共商教育策略。

三是构建融专兼的人才体系。专家指导队伍,选聘业内知名专家和本地各行业领军人物组建“邗江新家庭教育智库”,负责实验“顶层设计”和创新活动指导;种子教师队伍,采取委托培养与本土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首批新家庭教育“种子教师”150名,并以“实验讲师团”的形式,开展了500多场次讲座;家长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现代学校制度下的家委会作用,聘请3000名具备较好知识素养、拥有一定组织能力、热衷志愿服务的家长义工组成志愿服务团,协助实验工作的开展。

四是构建融优特的课程体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优质化、特色化为导向,打造了“1+X”的课程体系:“1”是区本课程,突出“品行道德、生命常识、学习策略、生活习惯”等主题,策划编写《新家庭教育实验指导手册》《“一个孩子的研讨会”案例集》等家长读本;“X”是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分年龄段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各中小学和幼儿园每年对起始年级段家长进行不少于16课时的全员培训(具体包括:新家庭教育实验基本理念4课时、好父母指南解读4课时、科学教养方法4课时及校本培训4课时),对其他年级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面向全体家长的新家庭教育指导。创新形式,坚持分类指导、精准培训的原则,以工作坊为载体,针对不同类型家长需求,采取菜单式选择、自主化报名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培训活动,受到家长的欢迎。

五是构建融内外的保障体系。积极整合教育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导、三方携手、三位一体”的融教育工作机制。政府主导,区委区政府除了印发文件、成立机构外,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新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和推进。三方携手,教育部门携手益智教育基金会、爱自然生命力、博瑞智等公益组织和社会力量,采取购买服务外包等方式,借助专业机构优秀的师资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服务,每年开展面向家长的“集中、规模、全覆盖、浸润式”专题培训500场。三位一体,按照“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要求,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共建共育的生动格局。

六是构建“融点面”的品牌体系。坚持既打造“盆景”、又培育“风景”,以文化建设和品牌活动为抓手,提升新家庭教育实验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区域品牌方面,加强物型文化建设,建成了中国首个家庭教育博物馆,成为展示家教历史、呈现家教文化、推进家风文明的重要基地。活动品牌方面,开展了“百草园学堂”“校园亲子节”“带着孩子听音乐”“寻找最美家庭”“请放下手机,让我们真正在一起”“一个孩子的研讨会”等十大品牌特色活动;和区纪委联合推进“好家风进校园”,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寻访’‘建设’‘宣讲’”三大行动。样本品牌方面,全区按照“十有”标准的要求,加强家长学校“有形化”建设,从主题、标识、时间、流程、人员、制度等多方面,丰富家长学校建设内涵,提升软硬性环境,把家长学校(新父母成长学院)建成家长成长的乐园、家园。以“共成长体验馆”为抓手,建设了育才小学西区校、维扬中学、蒋王小学、杨庙小学、梅岭小学西区校、酒甸幼儿园等一批实验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邗江新家庭教育的品牌集群效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