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激起了涟漪

作者: 时金林 分类: 思想荟 发布时间: 2021-06-26 15:20

石头激起了涟漪

——丹阳蹲点式培训反思与感受

我在想,这次丹阳三个半天的培训,跟北京、成都、合肥的三次培训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细想,相同的部分并不引起我的感受,而是在于它们的不同。同样的阿福童培训内容,却收获了不一样的各具独特的感受。这些感受的独特性,刺激着我的神经。合肥培训,让我感受到大都市教师身上充满活力与朝气;北京之行,老师们渴盼被尊重、被认同、被重视的眼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对被社会边缘化了的打工子弟学校、薄弱学校的老师们有了感性的认识;成都之行,培训对象是藏区的孩子,本以为会存在沟通上问题,随知孩子们的表现却出乎意料,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直接教给他们为未来做准备的各种生活技能和方法。因此,培训更关注实用、有效。在来丹阳之前,还收到一些孩子的来信。成都培训,与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却让我有些自豪。前后联系、比较,这次丹阳的培训,说真的,却让我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是无耐,还是苦涩,是迫切,还是更感受到一份责任?抑或是感受到阿福童课程培训活动任道重远的意义?总之,思绪很多,一言蔽之,只能用“复杂”来形容。

任何一次培训总有它的促进与推动意义。这是不言而喻的。本次培训已基本上完成了培训任务。教师们对培训的形式也给予了肯定。从老师们参与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影响和变化总是在悄然进行着。

但是老师们对阿福童课程理念的理解并未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跟合肥的老师悬殊较大。他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热情,还有像打工子弟老师那渴望的眼神也没有。没有热情、没有渴望,是老师们最真实的一种状态。印象较深的是在培训过程中的“阻抗”,这种力量还有些强大。在第一天的游戏环节中,教师们都愿意参与玩游戏,但请他们分享感言时,他们表现出了较强的阻抗想法。生怕自己讲得不好!首次感言,请大家写上姓名时,很多教师不愿意留下姓名。第二次大风车的游戏,竟有两三个教师现场离开,这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另外,培训活动中,教师们的规则意识并未建立。别人发言时,有个别小组总是在下面讲话。在制作阿福童盒子的环节中,请教师分享阿福童的快乐因素时,有教师在分享时,就提出快乐是属于个人的隐私,不便于分享。很多快乐是不可以分享的。这样的发言,很显然与阿福童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不相吻合的。他的发言同样会起到对别的小组的一种消极影响。对阿福童盒子的理解,与理念的吻合程度也是薄弱的。第三个半天的培训时,个别教师拿到教材时,就有种种议论,他们对教材背后价值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个别教师提出要提前结束培训的要求,以回家烧饭作为理由,说明这次培训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是我所未曾想到的。

随着对阿福童课程的进一步理解,对阿福童课程有了个人的一些思考,走得更加近了一些。对这次培训,自我感觉是有充分把握的。为了讲好想要和必要,事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教材解读的内容也是驾轻就熟的部分,原来培训的时候,讲过两三次。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必要的反思,总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经验,让培训活动变得更加专业。反思“阻抗”现象的存在,首先当然要从培训师本身找找原因。

第一,培训师对培训对象的深入了解不够,和培训成员的沟通交流还不够,距离感,这会让培训受到损伤。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一天培训后,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改变,也能看到变化后的效果。一是调整了座位,让小组成员充分地在坐在一起;二是,及时地反馈了第一天各小组表现的情况,对前一天的情况作了总结;三是,利用休息时间,跟大家作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与老师们拉近了距离感,同时,也了解了他们心中的困惑。

第二,对培训的时间要严格遵守,对培训的内容不要作轻易地变更。由于第一天的迟到,第一个半天的讲授时间,小组破冰做得还不够,规则要求没有充分地建立。五大理念移至下午,又造成下午培训的容量的加大,教师有疲倦之感。个人以为理性的东西,本来就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参悟过程。倒是上午对阿福童在世界和阿福童在中国的介绍,时间可以作控制。

第三,培训教师自身还要加强素质的提升。如何让语言更加亲和一些,思路更加清晰、对理念的解释更加到位、准确,更具感染力等,便于普通教师所理解,这些技能技巧,需要不断地锤炼。尤其最欠缺的还是现场调控能力,面对培训对象的“阻抗”,如何适当地“消融”,控制场面,调节情绪,推进课程培训的顺利进行等,都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

第四,从丹阳模式上看,这样的培训是行政手段的推动,有一些教师参加培训本身就带有一种抵抗的、消极的、怀疑、戒备的心理参加的。如果在一个小组中,召集人或优秀教师在其中不能打破平衡,没有起到引领作用的话,那么这样的培训在准入条件上是不是具备,就值得我们去思考。“蹲点式”面对一所学校教师的培训,是有风险的。培训成员之间既熟悉,又陌生,“心理冰块”还是很厚的,“冰块”的消融与击碎,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解决的。尤其整个流程,也有领导的参与。教师对领导多少也有一些畏惧和警惕心理。

当然,在云阳二小培训其意义和价值仍然是积极的、健康的。我们看到了培训的价值之所在。这就是老师们不愿意改变,也不想接受新鲜的思想,使我们的培训更显得有价值和有意义。阿福童课程的到来,就像是一块天上掉下来的小石子投入了平静湖面,在云阳二小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打破了传统僵化的局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不平衡”状态的出现。通过观察,也通过交流与沟通,我们注意到在云阳二小有不少的老师,他们的眼睛开始变亮。有像杭老师那样一直微笑的聆听者;有像袁老师从茫然、到困惑、到欣喜、到反思、到期盼下次培训何时开始的眼神;有像赵老师急切地询问有关教参、上课视频资料的热情;尤其是个别老师带着批判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活动结束,要做像阿福童老师那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老师成了个别教师的口头禅。这些变化虽然细微,却让我们看到曙光。

云阳二小蹲点式培训,让我们迫切地意识到阿福童课程本身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教师们对阿福童课程理念的不理解,或者说总是用传统的德育眼光、或品德课角度理解教材时,正说明了中国教育背景下的学校需要阿福童课程的滋润。云阳二小的老师们其实已经很是努力了,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培训的经验与思考。云阳二小的老师们与一大批其他老师一样,他们都是“带着镣铐在跳舞”,希望给孩子们带来“心中最美好的那部分”。传统应试教育成长起来老师们,思维的僵化,“不愿意改变,也不愿意呼吸新鲜空气”,让我们更认识到做一名阿福童课程的推广者、实践者、传播者的肩头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